徐直军回应华为汽车业务:在ICT与汽车融合中看机会

汽车 2019-05-01 23:49:40 来源:环球网

  4月17日,2019上海车展期间,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露面“2019国际汽车关键技术论坛”,详细阐述了华为汽车业务的布局,也郑重回应了业界关于华为造车的传闻——“华为不造车”。

  进军汽车业务、首次亮相上海车展的华为获得了极大的关注,不论华为展台还是徐直军的演讲现场,都被围得水泄不通。而徐直军也为广大关注华为的业内人士抛出不少干货。尤其会后的媒体沟通会环节,徐直军向包括环球网科技在内的全球媒体阐述了华为汽车业务的边界。

  “我来只传递两句话”

  徐直军在论坛演讲环节全面介绍了华为汽车业务,明确了业务边界和具体解决方案。用徐直军回应媒体的一句话非常恰当:“我这次来传递两句话就够了:一句是华为不造车,一句是帮助车厂造车。”

  实际上,华为方面已经多次表态“华为不造车”,但徐直军坦言,尽管多次发表声明,大家还是不相信。但对ICT产业来说,明确这一边界很重要。他说到:“这对整个产业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话,因为所有车企担心我们一造车又像手机一样,把别人搞没了。(其实)不是这样的。”

  在边界之内,徐直军介绍了华为汽车业务提供的5个方面的解决方案:

  云服务:基于华为云的自动驾驶云服务Octopus(包含训练、仿真和测试);

  智能网联:4G/5G车载移动通信模块T-BOX,提供车载网络

  智能驾驶:车载计算平台和智能驾驶子系统解决方案MDC(移动数据中心)

  智能联:人-车-家全场景无缝互联解决方案HiCar

  总结来说,华为将基于ICT技术,成为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

  徐直军向媒体补充道,除了将自己定位为“增量部件供应商”,华为还把车企定位为客户,以客户为导向,聚焦ICT技术,提供产品或解决方案。

  在ICT与汽车融合中看机会

  华为手机跨界到智能家居领域的动作已经格外引人注目,聚焦ICT的华为又跨界到汽车业务,可谓重磅新闻。在澄清不做汽车之外,徐直军也提出了自己看待华为进入企业业务的观点。

  他认为,ICT产业正在与汽车产业融合,而这是华为需要抓住的机会。如果不加入这种融合,10年后可能就会落后。他举例说,有曾经知名的厂商提出过很多先进的概念,可以做到洞察未来,但当移动互联网来临,才发现没有入局芯片、没有做出硬件、也没有跟上软件。因此,提前布局、看到机会并抓住机会非常重要。如果华为不做汽车业务,或许10年后你们会说华为犯了同样的错误。能不能做到不知道,但不能不做。

  徐直军说道:“华为在两个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应该去看自己的机会,也要去尽自己的能力抓住这个机会。十年以后说不定像智能手机产业一样,华为公司又很牛,又抓住(机会)了。”

  “我相信我们30年的积累,恰好(ICT技术)又是整机厂最需要的,把4G/5G通信模块做好了,再加上人工智能的投入,我们(提供)最好的算力,把汽车大脑打造好。”

  华为汽车业务的目标

  尽管华为汽车业务进入人们的视线不久,但华为的通信技术应用在汽车领域由来已久。

  徐直军表示,多年以前华为就为车企提供4G通信模块,如今世界上大量的车都有安装,将这些车连入网落是过去移动通信的场景。如今的网联汽车会催生网联4G/5G模块的需求,华为肯定要做。

  当被问及华为汽车业务是否也有华为在智能手机领域冲击世界第一的说法和做法,徐直军表示“那是余总(余承东)的风格,他能做得到。我们更多需要对未来技术的进一步验证,要适应网联汽车的需求。”

  但是,徐直军也表示,在网联汽车的连接领域,华为要实现绝对领先。“在联接4G、5G上他们需要我们,我们就做好,做到世界第一。人工智能做芯片,再加一个平台,这个领域需要我们。其它部件,随着我们跟行业一起合作,发现他们需要我们,我们觉得也能做,就一个个来。一下子都做,也不行。”

  值得注意的是,为汽车业务除了围绕联接,还围绕人工智能。以MDC为例,徐直军提到,以往的汽车每一个模块都配备一个CPU,一辆车搭载多达上百个CPU,但整个车没有一个大脑。另外,近年造车新势力应用自动驾驶技术时都采用英伟达的板卡,成本较高。相比展现,此次华为推出的MDC可以将CPU个数大幅降低到3个,具有成本优势。

  据公开报道,此前华为与奥迪合作已经将华为MDC600型号集成到奥迪Q7原型车中。这一MDC的计算性能达到352TOPS,延时低于200ms,能效达到1 TOPS/W,可以支撑L4级自动驾驶。

  可以想见,深入开展汽车业务的华为,将以MDC作为指挥汽车自动驾驶的大脑,并发挥ICT技术优势满足网联汽车的联网需求,拿下自己在汽车领域的一席之地。

  在汽车产业发生变革、与ICT的融合的过程中,华为会抓住自己的机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