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家电网完成电能替代电量760亿千瓦时

环保 2016-06-23 08:07:17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环保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民航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16]1054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将在北方居民采暖、生产制造、交通运输、电力供应与消费四个重点领域推进电能替代。

作为电能替代课题研究负责人,国网能源研究院主任工程师贾德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社会资本参与电能替代空间巨大,乐观估计,‘十三五’期间社会资本参与空间可达上万亿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5月23日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全面推进上述4个领域的电能替代,带动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约1.9%,带动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高约1.5%,促进电能消费比重达到约27%。预计可新增电量消费约4500亿千瓦时,减排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约30万吨、210万吨、70万吨。

电能是清洁、高效、便捷的二次能源,终端利用效率高,使用过程清洁、零排放。和其他能源品种相比,电能的终端利用效率最高,可以达到90%以上。实施电能替代对于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落实国家能源战略、促进能源清洁化发展意义重大。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雾霾持续加重,大量散烧煤、燃油消费是造成严重雾霾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为改善大气环境状况,实施电能替代是大势所趋,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据统计,我国每年散烧煤消费约7亿-8亿吨,主要用于采暖小锅炉、工业小锅炉(窑炉)、农村生产生活等领域,约占煤炭消费总量20%。大量散烧煤未经洁净处理就直接用于燃烧,致使大量大气污染物排放。

《意见》指出,电能具有清洁、安全、便捷等优势,实施电能替代对于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落实国家能源战略、促进能源清洁化发展意义重大。

据哈尔滨市专家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王焕富介绍,电供暖技术在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普及率较高,挪威占90%,日本和韩国占80%,法国和瑞典占70%,美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占50%以上。在我国,电供暖虽伴随全国煤改电的契机刚刚起步,但已具燎原之势。

一些省市明确出台了推广电能替代的政策。北京市政府自2001年起实施“煤改电”工程,目前继续加大对“煤改电”的支持力度,从电价补贴、投资补贴、简化工程前期手续等方面给予电能替代工作更多的政策支持。天津将电能替代作为重点首次写入2015年省级政府工作报告,并将电采暖纳入天津“十三五”供热规划。西藏今年将出台首个电能替代规划,计划“十三五”末将实现电能替代10亿千瓦时。江西、浙江、河北、吉林等省份也相继出台了推进电能替代的相关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电网于2013年8月实施电能替代战略。该战略主旨是利用电能替代燃煤、燃油等,缓解大气污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科学引导全社会改变用能习惯。据统计,2015年国家电网公司完成电能替代项目1.72万个;完成替代电量760亿千瓦时;占国家电网公司售电量比重达2.2%。

日前,中国电力新闻网、中电传媒微博微信论坛通过微话题征集活动,发布调查问卷,就推进电能替代可有效解决的首要问题进行数据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

调查结果显示,环境污染无疑是大家极为关心的问题。针对推进电能替代可有效解决的首要问题,31%的受访者认为,电能替代将有效减少大气污染、促进能源清洁化发展;26%的受访者认为,推动节能减排、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16%的受访者认为,有效缓解部分北方地区弃风限电问题。其他受访者认为电能替代可有效解决提升电气化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控制煤炭消费总量、解决煤炭运力紧张问题。

调查期间,部分受访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华能小湾水电站员工付方赛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实现能源终端消费环节替代散烧煤、燃油消费约1.3亿吨标煤。我国将全面推进北方居民采暖、生产制造、交通运输、电力供应与消费4个领域的电能替代,带动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约1.9%,带动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高约1.5%,促进电能消费比重达到约27%。预计可新增电量消费约4500亿千瓦时,减排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约30万吨、210万吨、70万吨。减少大气污染,促进能源清洁化发展将作为推进电能替代有效解决的首要问题。

国家电网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员工叶青表示,推进电能替代,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的比重,能够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有利于地方减排目标实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清洁绿色发展。

国网西藏电力公司营销部负责人表示,在国家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大节能减排力度、防治大气污染的新形势下,电能替代是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转型、解决能源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