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租赁"崩坏 远程视界套住千家公立医院

健康 2018-08-24 10:38:48 来源:第一财经

  周宏达 陈洪杰

  “河南有176家公立医院受骗。”

  “河北省有72家医院和远程视界合作。”

  “新疆30多家医院已经联合起来告远程视界诈骗。”

  8月13日,来自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湖南、陕西等地的十多位县级医院院长来到北京远程视界集团最新的办公地址益园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几个月前,这家公司还拥有员工近5000人,子公司63家。

  如今,整整一层办公室只有两名前台和零零散散来讨薪的离职员工。一位前台人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公司全部都在这了,就我们俩。”

来自全国各地十余位县级医院院长来到北京远程视界

  与此同时,记者还了解到,几乎每天都有融资租赁公司起诉公立医院的的民事案件和仲裁在各地开庭。全国因远程视界模式欠下租赁公司巨额债务的医院有近千家,绝大部分都是县级二甲公立医院,是当地医疗卫生工作的支柱。

  四川一家县人民医院相关人士称:“我们欠了7000多万元设备租赁款,按一年收入1000万元,要不吃不喝10年才能还清。”

  “说好的设备都没到,我们签了一个亿的设备,一年毛利润才1000多万。”黑龙江一家县中医院院长李翔(化名)告诉记者。“远程视界开始承诺的很好,说不用我们掏一分钱,从来没提融资租赁的事。”

  不少医院至今也没搞清楚,为什么会突然背上几百万到数亿元的债务。

  第一财经记者根据裁判文书网公开的判决结果,统计了远程视界、医院与租赁公司三方纠纷的31个判例,其中只有一例是医院胜诉,其他均以医院败诉或认赔了结。

  记者了解到,许多医院的基本账户都被租赁公司申请冻结,发放工资、采购药品等正常运营行为受到威胁。

  自去年底,已有四川、北京、河南等多地卫计委下达通知,要求排查上报本地医疗机构和远程视界合作的情况。

来自北京计生委的通知

  记者获得的公安部经侦局向各省级经侦总队下发的通知显示,“经初步核查,2015年至2017年间,北京远程公司及其关联公司以协同医疗示范工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名义,与多地医院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合作……因远程未按约垫付租金,引发大量民事诉讼,医疗秩序受到严重影响。”

  截至目前,公安部对远程视界案尚未定性,案件仍在核查阶段。

  快速崛起的互联网+ 医疗巨头

  北京远程视界集团成立于2013年1月,创始人韩春善医药销售出身,根据官网资料,其担任过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特邀理事、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副会长等职务。

  短短两三年时间里,远程视界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医疗设备销售商。公司从最开始只有眼科业务逐步扩展到心脑血管、肿瘤、妇科、耳鼻喉、呼吸、中医及护理等等9门学科。2016年就实现年收入60亿元,纳税6亿元。

远程视界的官网首页

  “远程视界刚成立的时候,商业模式很创新。”一位医疗租赁上市公司高管陈萍(化名)对记者表示,“那时候大家都在想怎么让医疗资源下沉,这事确实很难。”

  远程视界的发展恰逢互联网创业高潮和分级诊疗政策出台。用互联网技术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看病难看病贵的概念立即吸引了资本的关注。2016年6月,中金公司、汉富资本对远程视界进行了一轮8.8亿元投资。

  2017年,上市公司中珠医疗(600568.SH)与银河生物(000806.SZ)先后抛来橄榄枝。去年4月,中珠医疗停牌,拟100%收购远程视界的肿瘤和心血管板块。不过,最后价格没有谈拢。

  随后,银河生物又计划以60亿元估值收购远程视界心血管子公司66%的股权,并且向远程视界打去了3亿元订金。直到今年6月,银河生物还在更新收购的进展。

  远程视界既不生产设备,也不投入资金,使得医疗设备销售行业都面临颠覆。远程视界是怎么做到的呢?

  靠的是一种所谓医联体O2O商业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远程视界与医院和融资租赁公司签订了三方合同,融资租赁公司作为出资方,资金到达远程视界的账户上,再由远程视界去购买设备,发货给医院,在这一模式下,医院需要承担的租金则全部由远程视界担保垫付。医院不用掏一分钱,只要提供场地,五年后就坐拥昂贵的设备和成熟的科室。不过,在这个过程中,由远程视界所购买的设备价格往往大幅度高于市场价格。

  根据协议,远程视界还负责去收集患者,甚至报销医保之外的治疗费用。公司只要求,事成之后跟医院分成新增的收入。

  “他们就占我们一个地方,承诺医院零风险,我们觉得就算不赚钱也培养了人才,5年以后设备还归医院。”陕西宝鸡一家县级医院院长向第一财经记者回忆说。

  “一个病人心脏介入手术要4万元,跟远程合作只要花两万,能让我们这里30万人口受益,当时是很想引进这个项目。”湖南株洲渌口区中医院蔡院长告诉记者。

  公开资料显示,远程视界还承办和资助了各种顶级医疗行业会议以打消医院的疑虑,这些会议的最后流程通常是,远程视界揭牌设立公益基金,或者举行向医院捐款的仪式。

  据官方网站资料,2015年8月,远程视界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下称“福利基金会”)发起“集善·远程视界”专项基金,并参与了后者发起的“集善扶贫健康行”公益项目。

  打着福利基金会和扶贫办的旗号,远程视界在20多个省会城市举办巡回活动,邀请国家和当地卫计委领导,同仁医院、阜外医院等多家北京三甲医院代表,以及其他国内顶级医疗专家演讲,推介远程视界的模式和业务。

  当地基层医院和医药代理商都会受邀参加这些活动。

  “在我们这小地方,这些专家教授就跟神一样。之前他们(远程视界)天天给我的电话我都不信,但那次会议之后,我就开始相信了。”远程视界在河南地区的一位代理商曹先生告诉记者。他在缴纳3万元代理费后,享有远程视界在本地医院的代理权。

  像曹先生这样的代理商,全国还有4000多位,按照省、市、县、院分级,他们向远程视界缴纳的代理费少则数万元,最多的达400多万元。

  有资料显示,2017年4月远程视界被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信用管理中心等机构评为的“行业十大信用品牌”;同年5月,韩春善被中国商业创新大会授予“中国品牌建设优秀人物”;同年6月,公司在中国医生集团大会上荣获“2017中国医疗创新团队奖”……

  医疗界神话轰然倒塌

  据公司官网资料,2018年1月30日,远程视界带着空军总医院、航天总医院的专家在江西省宜黄县卫计委会议室举办了“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培训会”。这成为了远程视界最后一次公开活动。

  从今年1月开始,公司彻底停发工资,员工成批离职。同时,融资租赁公司、代理商、设备商、医院蜂拥而至,远程视界资产被法院强制执行,韩春善个人股权遭冻结,针对公司的诉讼案件铺天盖地。

  从荣誉巅峰到一地鸡毛仿佛是一夜之间。

  “远程从头到尾就是玩资本运作,靠代理商的关系,用公立医院的名声,套租赁公司的钱,让这三方来围着他转,这是个很高明的手段。”已从远程视界离职的前员工方泽(化名)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问题的苗头早已出现,2017年年初,远程视界资金链骤紧。公司以筹备上市要封账为理由,不再支付设备租金,不再向北京医生专家支付报酬,代理商和员工的奖金更是扣住不发。

  “头两年还不错,设备也到了,他们(远程视界)支付了租赁款,承诺设备给免费使用,”2014年起与公司合作的河北承德平泉市医院的王院长说,“2017年下半年开始不行了,耳鼻喉诊疗台迟迟到不了,专家也没有过来。”

  实际上,同仁医院、安贞医院、阜外医院、宣武医院等多家北京大医院都在去年先后与远程视界终止了合作。

  “北京专家的报酬开头还给一些,后来就欠着,可能欠同仁医院有两三千万元。”方泽说,“一些医院拒绝合作以后,公司又不断找新的三甲医院来接手。”

  资金吃紧并没有让远程视界放慢脚步,公司反而变本加厉,深入区县跑马圈地,加速从融资租赁公司套取资金。

  “我们到现在一毛钱设备都没看到。为了放设备,把一栋楼都装修好了,还掏钱送医生到阜外医院去培训,结果回来没有设备,做不了手术。”前述湖南县级医院蔡院长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该医院于2017年4月与远程视界签约心血管项目,设备总金额约3000万元。可一个月后,远程视界就称资金链出现问题,拒绝支付租金和发货。

  前述黑龙江医院也在去年签约远程视界,脑卒中、耳鼻喉两项设备款一共4930万元。

  “我们按照公司的要求建好了场地,结果只收到了一个联想牌的低端电脑和里面一些软件。远程说资金链断裂了,不给交租金。”院长李翔告诉记者,租赁公司随之申请冻结了医院账户,要求医院承担每个月150万元的租金。

  迫于租赁公司、医院、代理商的压力,远程视界今年频频发布澄清公告。

  5月25日,远程视界发布《北京远程视界集团股东调集资金解决问题》,承认了资金链紧张,但表示“出现还款困难的医院仅约60家,经过磋商,已经解决了八成以上的设备租赁公司和医院出现的逾期问题。”

  7月5日,远程视界宣布组成临时股东管委会以清查和处分公司资产。大股东、董事长韩春善出局,副董事长曲明光任管委会主任委员,其他成员除了公司员工持股平台,还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如杉杉股份(600884.SH)控股的穗甬控股有限公司、国开行旗下的国开科技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等。

  与此同时,银河生物也宣告终止收购远程视界子公司。根据公司公告,此前银河生物支付给远程视界的3亿元收购订金存在退不回来的风险。

  把远程视界从租赁公司套取的资金、代理商代理费、医院回款、供应商欠款以及中小股东的投资款统统加起来,远程视界吸纳的资金在百亿元级,这些钱都去哪了呢?

  8月15日,远程视界因为拖欠租金,于北京益园的最后一处办公地也被物业关闭。

远程视界公司在北京益园最后一处办公场地,空无一人,只剩一张子公司板块的名单

  医院、租赁谁来背锅?

  远程视界关门大吉了,却留下一片狼藉。

  究竟有多少家医院卷入其中还没有准确的数据。远程视界方面称,共与全国700余家医院合作融资租赁项目。方泽估计在1200家以上,而另一位前远程视界员工汤哲(化名)则认为有900多家。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解到,远程视界在每个地区运营时,通常会选择几家医院进行试点,保证设备、专家供应,然后将周边医院带来参观考察,因此,与其合作的医院往往是连群成片。

  多位医院院长向记者提供了一份表格,统计了442家与远程视界签了三方设备采购合同但设备未到位的医院,涉及六个科室,总金额高达63.1亿元。

  他们绝大部分是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等县级公立医院,也有少数地市级医院。2014、2015年签约的医院大部分能收到设备,但是从2016年开始,形势突然扭转。442家医院中,没有设备或者设备不到位的占85%。

  由于公司未按承诺向租赁公司支付租金,公司合作的38家租赁公司纷纷来到医院索债。大量医院的基本账户被冻结,几乎每天都有租赁公司起诉医院的案例发生。

  按照租赁合同,医院是承租人,租赁公司是出租人,远程视界是设备供应方。租赁公司将设备款打到远程视界账上,远程视界采购设备送到医院。虽然远程视界承担无限连带担保责任,但表面上,医院仍是第一还款责任人。

  “我们现在天天忙着诉讼保全,把远程和医院都诉了。”华北一家租赁公司医疗部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虽然医院吃哑巴亏,但医院有还款实力,现在只能通过医院解决。”

  记者梳理公开判例显示,多数裁定都没有采纳医院提供的远程视界承诺垫付的证据和理由,仅以租赁合同判医院败诉。根据合同约定,这类案件都是在租赁公司所在地审理或仲裁。

  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杨舒雯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法院支持了租赁公司的诉求,因为租赁公司拟定的格式合同内容对医院非常不利,很多医院在没有收到设备的情况下,都被要求签了收货确认书。如果只是民事诉讼和仲裁,医院基本上会是败诉方。”

  她认为,如果远程视界不能被定性为诈骗,就只能按照民事裁决硬着头皮执行,这将给国有资产带来很大的损失。

  目前,警方尚未对远程视界公司相关人员采取强制措施。7月6日,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在接受远程视界合同诈骗报案后,认为没有犯罪事实发生,决定不予立案。

  “远程视界在签署合同之初就没有履约的诚意,根本没有为设备购买做任何准备。虽然前期铺垫阶段有过成功案例,但这类似于庞氏骗局,欺诈的成分更多。”北京隆安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维强认为。

  而第一财经记者获得的某地警方调查结果显示,供货厂家并没有收到远程视界发来的供货合同,既没有收到定金,也没有订单。

  一家被远程视界拖欠了数百万元设备款的眼科设备厂商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一般而言,只有设备到达医院并调试好能够运行以后,设备商才能收第一笔钱,尾款之后再结清。

  然而,所有医院都是在合同签署的当天就开始计算设备租金,即使是在设备没有到位、没有产生收入的情况下。在多个案件的庭审中,远程视界和租赁公司都无法提供设备的唯一序列号、发票,以及进口设备的报关单。

  “医院都是做业务,对怎么搞金融不太懂,被蒙骗以后,就一步一步套进去了。”宁夏青铜峡市人民医院杜院长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记者调查发现,远程视界模式即使在租赁行业里都属于创新业务。这种创新中,风险控制环节大大削弱。有了公立医院信用和明星企业的光环,租赁公司的尽职调查流程形同虚设,放款十分轻率。

  前述租赁公司人士介绍,租赁公司都是跨地做业务,业务人员在医院可能就待一个多小时,很难真正掌握医院的运营情况。

  “都知道远程在玩资本运作,没想到有一天就玩不动了。”该租赁公司人士表示,“我们主要是看远程的资质,他体量很大,觉得跟他玩十个亿肯定没问题,终端又是公立医院。”

  远程视界前员工汤哲告诉记者:“我们任务是把租赁公司业务员吃吃喝喝伺候好了,然后送上飞机走,完全没有做调研,只是走过场。如果病床很空,租赁公司会建议把其他病床病人集中起来,方便拍照。实际上远程的项目90%都是不合格的。”

  来自多方采访对象都向记者透露,远程视界为了尽可能从租赁公司套取更多资金,会修改医院的财务报表,虚增收入。

  按照融资租赁行业的要求,放款额度一般是在医院年收入的20%-35%。但实际上,绝大部分医院都超过这个比例,并且存在多头借款的情形。

  对于租赁公司和远程视界之间是否存在私下合作,浙江康安租赁(835319.OC)总经理范卫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租赁公司是真正的损失方,没有动机跟远程勾结套自己的钱。如果设备没到,医院挺冤,但也很无奈。”

  范卫强介绍,远程视界模式非常创新,公司2016年底发现公司在替医院垫付租金的情况后,及时停止了与远程视界合作。目前,康安租赁涉及的案件大部分是和医院进行司法调解,有的会根据医院的还款能力将3年租赁期展期至5年。

  (记者马晓华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阅读:

  互联网+医疗租赁沦为财技套资,各方为何深陷其中

  周宏达 陈洪杰

  还有大大小小诸多医疗设备销售公司打着“互联网+医疗”、“医联体O2O”的旗号,以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名义,实际做的是资本运作。远程视界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他们从融资租赁公司套取巨额资金后,将债务扔给基层医院,既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也容易引发金融风险。

  在一些受访的专业人士看来,远程视界模式大行其道与县级公立医院基础薄弱有关。但医疗属于稀缺资源,医疗人才难以按照互联网模式快速复制,不切实际的快速扩张注定了远程视界成为一个不可持续的“金融游戏”,将会最终破灭。

  县级医院是怎样入套的

  远程视界规模做得非常大,和近1000家医院签了租赁采购合同,业务覆盖全国除台港澳、西藏以外的所有地区。

  远程视界声称和基层医院共建科室,由同仁医院、阜外医院等北京大三甲医院出专家做培训,融资租赁公司出钱买设备,远程视界来张罗患者、运营科室,并承担所有费用。医院不用掏一分钱,只要提供场地,五年后就坐拥昂贵的设备和成熟的科室。

  从2016年开始,远程视界不按承诺供应设备和专家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到去年还停止了垫付租金。医院们获取设备、技术的初衷落空了,还要承担巨额设备采购资金。全国出现了医院大面积被融资租赁公司上门催债的现象。

  远程视界不是孤案。新三板挂牌企业中和医疗(839550.OC)也采用了类似的情形。

  公司以利用北京专家资源来基层公立医院共建肿瘤、心血管科室的名义,占据医院渠道,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向医院卖设备、卖耗材,并从融资租赁公司套取设备采购款。

  官网显示,中和医疗合作的医院有37所,全部都是县、地级公立医院。

  不过,中和医疗的模式只维持了两年。2017年,公司营业收入大幅下滑94%,净亏损885万元。同时,公司卷入多起民间借贷纠纷,并拖欠设备租金,供应商货款,被法院强制执行资产,公司董事长李立也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

北京亿邦中和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实控人李立被纳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公告

  第一财经记者查阅财报发现,2014、2015年,中和医疗先后七次和公立医院签署设备购买协议,都是以溢价10%-20%卖给医院,总价格从400万元至1600万元不等。

  由于科室的收入不能覆盖设备租金,中和医疗很快陷入资金紧张。2017年,邢台县医院因未收到设备,将中和医疗、融资方拉赫兰顿(中国)商业保理公司告上法庭。不久,清河县医院也因为中和医疗未按承诺垫付设备租金,跟公司法庭上相见。

  “远程视界们”同病相怜

  另一家新三板企业蓝海之略(834818.OC)被业界认为是医疗租赁垫付模式的先驱。

  蓝海之略定位是医生集团和医院管理公司。截至去年底,运营有眼科、普通外科、骨科、妇科、儿科等16门学科,销售网络覆盖全国5000多家医院,合作融资租赁公司50多家。

  蓝海之略去年营业收入达23亿元,归母净利润4.5亿元。虽然公司声称收入主要来自医院学科建设收入的分成,但公司医疗设备销售收入一项就达21亿元,占营收总额的94%。

  近日,有蓝海之略前员工彭雨(化名)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称,公司资金链出现状况,两个月前开始设备不到位,有拖欠员工工资和费用报销的情况发生。

蓝海之略官方网站首页

  财报显示,到截至2017年年底,蓝海之略的其他应收款达到9.2亿元,同比大幅攀升570多倍,占公司净资产的80%,主要原因是为医院垫付的设备租金和对外借款。公司表示,如果应收款不能及时收回,将对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远程视界2016年营收60亿元,收入也主要来自设备销售。如一台医科达公司生产的Synergy牌直线加速器,政府采购网招标价格为2100万元,远程视界卖给医院却高达3520万元。一台奥林巴斯牌的妇科用高清腹腔镜系统,远程视界能比政府采购网溢价110%。

远程视界与医院三方采购合同中的肿瘤设备清单

  由于这些设备都属于租赁物,产权归租赁公司所有,因此绕开了医院采购大型设备的招标程序。

  蓝海之略和远程视界收入规模看起来都很很大,但部分还要代医院垫付给租赁公司,且公司对医院设备租金有连带担保责任。医院收入不达预期,公司资金链压力必将急剧增大。

  今年以来,蓝海之略也因为谁来承担设备租金问题与医院引发多起纠纷。今年2月,珠海市香洲市人民法院判决蓝海之略向故城县中医院支付垫款410万元,并冻结了公司420万元银行存款。

  因此,“远程视界们”如果想要真正产生价值,获得可持续的收入,只能依靠当地医院医疗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但在医疗资源有限、基础薄弱的基层公立医院的天然束缚下,靠医院创收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目的是投机还是运营?

  “这些公司就是投机,而不是在搞医院运营,”一位医疗租赁上市公司高管陈萍(化名)对第一财经记记者表示。

  她认为,远程视界模式注定不能兑现运营的承诺。因为国内顶级的医疗专家数量有限,日程满满,很难抽出时间去远程视界、蓝海之略合作的边远基层医院。即使专家到位了,短时间内也难以大幅当地医院的技术水平。

  “医院为什么愿意高价买你的设备,不就是看中你能帮人运营?但是快速生产一定产量跟不上,因为医疗资源供应有限。”陈萍表示。

  同心医联CEO刘伟奇告诉记者,科室建设并不容易,尤其是心脏、肿瘤这样复杂的科室,得一整套成熟团队才能开展,可能需要数年的时间才能培育起来,光靠一两个专家去培训是不现实的。

  实际上,所谓“专家培训”、“技术支持”、“慈善扶贫”往往不过是远程视界等公司在开展业务时的“话术”。

  “阜外医院的专家有去过个别地级医院,但从来没有去过县级医院,”汤哲告诉记者。他表示,业务人员有一套话术来说服医院,一旦签约成功,业务人员能够从设备总额中获得7%的提成。到了后期,远程视界这一比例甚至提高到20%。

  与远程视界不同,蓝海之略自己拥有一支516人的全职医生团队,可以长期派驻当地医院带教培训。

  不过,彭雨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公司的医生团队质量参差不齐,医生整体技术水平有限。

  国德医疗(833390.OC)董事长郑新国对第一财经表示,“连锁的东西都需要专科化,最好只做一个方面,而且尽量简单,比如妇科、男科、美容等,只有可复制、可推广、可模块化的才能做大。如果做得太杂,肯定是假的。”

  汤哲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远程视界主要是找边远地区的县级医院,而省会城市的大医院,以及江浙、广东等发达地区的医院,不太需要第三方公司提供设备。

  同心医联CEO刘伟奇认为,这说明了远程视界模式本身就存在商业悖论。

  “有技术、经营较好的医院往往患者量较多,不需要与远程视界合作。缺技术、基础薄弱的医院想通过合作提高患者量和医院经济效益,但往往周期较长,而且不同临床科室的差异很大,运营提升不能都一蹴而就。”他表示。

  在他看来,当远程视界追求快速发展,运营能力跟不上的时候,这就演变成一个金融游戏,借公立医院信用,给一堆产生不了足够现金流的项目放贷,最终必将崩盘。

  根据商业计划书,远程视界还有一项收入是收取代理商的代理费。公司在全国拥有4000多位代理商,帮助公司开拓医院市场。代理商根据省、市、县、院不同级别,向远程视界缴纳的代理费,少则数万元,最多的达400多万元。

远程视界代理商代理费价格标准表(部分)

  虽然这也能给远程视界带来数亿元收入,但因为公司却未能履约,被代理商要求退款。北京隆安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维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代理费是担保的概念,远程视界是应该退还给代理商的。

  基层医院做强的现实困难

  远程视界模式的存在还有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

  我国医疗体系存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长期矛盾。一边是三甲医院人满为患,居民头疼脑热都上大医院,重疾病人反而挂不上号;另一边基层医院人才流失、技能下降,患者不信任基层医院。

  “正好政策提倡远程医疗,远程视界又办了很多活动,请了很多专家,惠及了老百姓。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很振奋!”宁夏青铜峡市人民医院杜院长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签约时好听的话说的很多,最后合同却变味了,全国这么多医院出现类似的问题,发人深省。”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正式提出由大医院帮扶小医院的医联体为抓手,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一张图读懂分级诊疗(来源:人民日报)

  为了督促各地医联体建设,过去三年里,监管部门出台了大约40多份有关分级诊疗的文件,希望做强县级公立医院。

  不过,政策落实却面临着现实的难题。近年来随着全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措施的推进,“以药养医”的时代基本终结。但药品“零费率”导致医院收入大幅减少,而本该填补这块空缺的财政资金却不能到位。

  “按理说我们CT(扫描设备)老掉牙了,早该换了,但是财政不给资金。”东北地区一家县级医院院长告诉记者,“县医院都要自谋生路。财政连工资都覆盖不了,也留不住人才。”

  同时,县级医院却要在资金、人才不足的情况下,完成“将县域内就诊率提高至90%,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基层医疗质量如何保证的难题,这给了远程视界这类公司可乘之机。

  “我们是看中他有北京医院的专家,他们前期做模式,医院宣传做得好。医院想发展只能借助外力。看到有一些相关部门牵头搞,地方政府也提出政策目标,我们觉得没有大的问题。”杜院长表示。

  刘伟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基层公立医院一方面有发展需求,有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医疗价格、人员编制、财政支持、医保额度都有限,国家没有资源投入,与此同时各方面成本都在上涨。两方面矛盾下,才会有远程视界的模式出现。”

  (记者马晓华对本文亦有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